查看原文
其他

班杜拉的遗产 | 社会学习和自我效能

Sherry 靠谱心理 2023-05-25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2021年7月26日,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去世,享年95岁。

这位学者在斯坦福大学工作近60年,创立了社会学习和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基础。他的学说影响深远,给心理学学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波波玩偶和社会学习

提起班杜拉,心理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的“波波玩偶”,这项实验也成为他毕生研究课题的基础。

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会每件事都通过反复试错才得知结果。

假如有个口味和你相近的朋友,在餐厅尝试了某样新菜后,说味道太咸不合胃口。即使你没有亲自尝到,也可以根据对方的评价判断出自己不会喜欢这道菜。

有时,我们甚至不需要他人明白地将结果说出来,也能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判断进行某项活动的可能后果。

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经历,间接达到强化或者惩罚所起到的学习效果。

针对这种观察学习现象,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闻名遐迩的波波玩偶实验。

在实验中,他安排儿童观察成年人和塑料波波玩偶之间的互动。那些看到大人对娃娃拳打脚踢的孩子,在和玩偶相处时,比没有看到这些暴力行为的孩子表现出了更多攻击行为。

他们学着自己观察的成人的样子,对娃娃拳打脚踢。而对照组的儿童,则很少出现此类行为。

后续的实验表明,即使不通过真人现场演示,而只是播放一段含有此类情节的卡通片,儿童也倾向于模仿这些攻击。

这些实验为后人研究大众媒体对未成年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正是有了班杜拉的系列研究,更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探讨,电视等媒介中出现的暴力因素对儿童行为的负面作用,并呼吁限制未成年人大量接触含有暴力内容的作品。


观察学习的过程

人们如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班杜拉认为这其中经历了四个过程。

1. 注意过程

学习者首先要意识到榜样人物或事件的发生。那些显著的、能引发观察者情绪共鸣的行为,更容易获得注意力。比如在波波玩偶实验中,成人对娃娃的暴力行为就非常明显,并且会引起儿童的情绪反应。

此外,观察者更愿意模仿他们认同的榜样。比如儿童最信赖的人多为自己的父母,他们也更爱模仿家人的言行。而有些粉丝则会模仿自己喜爱的明星的行为。

2. 保持过程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会将观察到的行为记下来,保持在脑海中

假设你在网上看到某个收纳达人演示了整理房间的技巧,你可能并不会在看完后立刻动身开始收拾屋子,而是将看到的内容记在脑海里,等待有需要的时候再着手尝试。

3. 复制过程

所谓“复制”指的是学习者将观察到的行为,自己再现出来

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实验中,看到大人行为的儿童,后续在和玩偶相处时,学着成年人的样子去踢打波波便是对观察行为的复制。

4. 动机过程

在观察学习当中,人们并不会重现每一个他们看到的行为,而是会对学到的内容进行选择。这其中,动机便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些观察到成年人攻击玩偶的儿童,假如看到这名“榜样”因此得到奖励,自己也更倾向表现出同样的行为;与此相反,如果打了玩偶的人随后遭到处罚,看到这样的结果后,儿童便不愿去踢打波波。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杜拉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在观察学习过程的四个阶段里,他强调了动机对所学行为重现的影响。

而在动机形成中,除了对“行为—结果”的预期,班杜拉认为还有一种期望对个体的行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是自我效能感。

举例来说,你想在学校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上获胜,并认为日常的锻炼能帮你得奖,那么你就会持续地进行练习,并对获胜这个结果有所期待。

同时,你还要对自己有能力保持锻炼并获胜有主观上的信心,也就是在持续长跑这件事上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假如你认为自己根本无法坚持每天跑步,那么即使知道了锻炼可以提升获奖概率,也不会热衷于参加运动会。

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能在人们进行学习和活动时起到很大作用。当我们拥有能成功做好某件事的自信时,就更愿意学习新的行为,开始新的活动。面对困难时也更能坚定意志,坚持到底。

如何形成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等人通过研究指出了四个要点。

1

直接经验

当你亲自去尝试某事,并获得成功后,这些经验就能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初次尝试做饭的新手,如果顺利做好饭菜,就会对自己的厨艺产生极大的信心。但那些有过“炸厨房”经历的人则可能会极力避免下厨。
2

替代经验

我们看到和自己能力相近的人获得成功,也会由观察获得自我效能感。如果你有个成绩相近的同学参加数学竞赛获奖,那么你也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在此类比赛中拿到好成绩。
3

言语说服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也可以通过语言,由他人劝说或自我说服。师长对晚辈的鼓励,我们日常给自己加油打气时说的“我能行”,都属于言语说服的范围。这种方法使用起来较为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经验作为基础的语言激励,所带来的自我效能感持续时间并不长久,效果也相对脆弱。
4

情绪的唤起

情绪和生理状态往往会影响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当你在紧张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并将结果往坏的方面想。生理上的疲劳,病痛等也会让人感到工作学习时力不从心。因此,想要提高自我效能还需要我们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体魄。

班杜拉的理论架起了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之间的桥梁。他的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攻击行为的研究等不仅仅是宝贵的理论成果,还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

尽管这位心理学大师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研究成果给所有心理学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指引着后人们继续开拓。

 

参考文献:

1.Johnson, D. (July 30, 2021). Albert Bandura, Leading Psychologist of Social Learning Theory, Di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icalscience.org/publications/observer/obsonline/albert-bandura-obituary.html

2.《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Sherry
编辑:刘祎
* 文中插画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靠谱心理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微信号:stesschina)联系以获得许可,欢迎分享。



作 者 招 募 & 投 稿


详情点击:
诚邀各位“心理”同路人一起成为心理学内容的传播者
投稿邮箱:contact@stresschina.com




往期回顾

/咨询师说“为什么我的建议,你不听” | 如何实施恰到好处的帮助?

/亲密关系《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 你被爱情操纵了吗?


/亲子关系

咨询师说 | 孩子喜欢问为什么的时期,如何合适引导?

/心理科普

总是买买买,我们买的究竟是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